资治通鉴中的孟子

白癜风治好多少钱 http://m.39.net/news/a_6273005.html

《资治通鉴》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,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。共卷,历时19年完成它以时间为纲,事件为目,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(公元前年)写起,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(公元年)征淮南停笔,涵盖16朝年的历史。

熊逸,在网上几乎搜不到他的信息。只在豆瓣上有这么一段:熊逸,中国当代重要的一位思想隐士,隐于市而专心著书的人。熊逸,是一个笔名,只有极少的人识得他的庐山真面目。熊逸坚持用这个笔名解剖中国传统文化,用学贯中西的现代视角反观中国传统文化。

更多的认识熊逸,可能跟我一样,是在得到APP上吧。

一个这么有名的史书,一个几乎查不到信息的作者。多么有意思的组合!

熊逸老师《资治通鉴》第二辑,内容涵盖《资治通鉴》周纪三、周纪四、周纪五以及秦纪一、秦纪二。熊逸老师写的是真细,除了详细解读了《资治通鉴》的内容,还旁征博引,把相关的知识也普及了。可以说通篇都是知识点啊!

书中,让我归惊讶的是,熊逸老师对孟子的评价。

在书中,熊逸老师说孟子讲话,经常见人说人话,见鬼说鬼话。所以读《孟子》不能太较真。

这段话可真是惊掉我的下巴。这可是孟子啊!孔孟之道的孟啊!他老人家说的话,我们可是从初中就开始背的啊!他怎么能是个见人说人话,见鬼说鬼话的人呢!?

但是越往后看,越觉得好像有点道理。

比如,孟子说不孝有五种情况:一是懒,不侍奉父母;二是贪杯好赌,顾不上父母;三是只爱妻子儿女,只为小家庭谋福利,不管父母的生活;四是管不住自己,犯错让父母蒙羞;五是好勇斗狠,连累父母。

单看这些话,没有任何问题。可是后来,孟子又说过: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。

可能有人不知道另外两孝是什么,我给大家普及下。

阿意曲从,陷亲不义,一不孝也;

家贫亲老,不为禄仕,二不孝也;

不娶无子,绝先祖祀,三不孝也。

用咱们现代的话来说,一味顺从父母,父母有错而不提醒劝说,使父母陷于不义,是不孝也;家穷父母年纪大,为人子却不谋官位赡养父母,是不孝也;不娶妻生子,无人继承香火,是不孝也。

不同的情况,孟子他老人家就能说出不同的金句,且都有道理。那到底哪个对呢?

应该都对!

换个角度来思考,孟子他老人家说这些话,是因人而异的,是分析的不同的情况。

那我们现在用孟子他老人家的一句话,来评论各种各样的情况,是不是不妥呢?

后面,熊逸老师也分析到,孟子地位被抬的这么高,韩愈是第一功臣。

因为韩愈认为,“道”的传承,从尧传到舜,之后是大禹、商汤、周文王、周武王、周公旦、再传到孔子,又传到孟子。孟子死后,“道”就不得其传了。

这一下就把孟子拔高到尧舜禹的水平了。然后这地位,就一起流传到现在了。

以上是熊逸和韩愈对孟子的看法。

那《资治通鉴》的作者司马光对孟子的看法呢?

司马光也不喜欢孟子,在《资治通鉴》中,和孟子有关的地方,存疑就删。还专门写过一部《疑孟》,来给孟子挑理。

相信您跟我一样,可能会有一点点疑惑,孟子他老人家这圣人当的,地位也不那么稳啊?

咱辩证着来看,人无完人。孟子他老人家,水平在高,也是因材施教,因地制宜。他老人家说的话,也不是一杆子说的一船人。

既得咱觉得他老人家说的话有道理,但是咱也得想想他老人家说话的背景。不能知其然,不知其所以然。

所以我认为,孟子他老人家,是一很厉害的人,他老人家说的话,得听,但是不能全听。
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ierlanlan.com/grrz/656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