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学科教学语文笔试及面试的考察中,考生对重要作家及其创造风格的考察也是导师的一项重点内容。下面介绍一下诸子百家中孟子的文论思想。孟子(约公元前年—约公元前年),名轲,字子舆,华夏族,邹(今山东邹县)人。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、政治家,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。与孔子并称“孔孟”。韩愈《原道》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,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·树宸,尊称为亚圣,《孟子》一书,属语录体散文集,是孟子的言论汇编,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,倡导以仁为本。1.“以意逆志”说为孟子所提出的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,是一种理解诗的方法。《孟子·万章上》:“说诗者不以文害辞,不以辞害志,以意逆志,是为得之。”孟子认为,评论诗的人,既不能根据诗的个别字眼断章取义地曲解辞句,也不能用辞句的表面意义曲解诗的真实含义,而应该根据作品的全篇立意,来探索作者的心志。后世对“以意逆志”中“意”,究竟是说诗者之“意”,还是作诗者之“意”,众说不一。2.“知人论世”说是孟子在《孟子·万章下》中提出来的说法:颂其诗,读其书,不知其人,可乎?是以论其世也。是尚友也。是说,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应该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,这样才能站在作者的立场上,与作者为友,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,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。以意逆志说都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。孟子以这种方法解说《诗》中的一些作品,比较接近于还了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,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观实在的批评原则。3.“知言养气”说孟子在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中说:我知言,我善养我浩然之气。提出了知言养气说。孟子认为,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之美,养成浩然之气,才能写出美而正的言辞。这里的养气当是指培养自己的高尚思想情操和道德品格。养气了,才能知言,即知道如何写出好作品。这种思想影响到文学创作,就特别强调一个作家要从人格修养入手,培养自己崇高的道德品格。知言养气说的气抓住了人的内在最本质的蕴涵,因而被后人广泛地引入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,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,并引导作家从养气入手去指导创作,其影响都是积极的。尽量记住黑字,愿有所帮助!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ierlanlan.com/tzrz/6573.html